国内制造业发展迅速,不少企业想趁东风增添设备扩大生产,购买全新设备超出预算,进口二手机械就成了企业的性价比之选。
进口二手机械时,二手设备要比购买全新机械便宜好多,这就降低了企业在购买机械上的支出。而且有些发达国家淘汰的二手设备,技术水平不比国内全新设备差,花更少的钱可能买到同样水平的设备,难怪不少企业都从国外进口。
不过新手入门容易踩坑。买之前还是要了解一下,不要等到购买设备到港卡关才知道禁止进口;也不能光关注设备价格,也要看设备是否能够使用,否则就是做无用功。所以啊,进口前多做功课准没错。
前期准备阶段:进口前的关键工作
设备评估与选择
如何判断一台二手机械能不能进口呢?先查设备在不在《禁止进口的旧机电产品目录》和《限制进口的旧机电产品目录》这两个名单里,没有在才能够进一步评估。
一般来说,超过 10 年的设备就要谨慎一些,有些行业会对设备明确限制使用年限。重点关注设备运行是否稳定、核心部件有无更换、维修记录一定要全面。要是设备的关键参数达不到行业标准,再便宜也不能要。
机械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严重污染环境是绝对不能进口的,还有那些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设备也不行。
供应商筛选与合同签订
找国际供应商不能只看他们的报价。还要查询他们的资质。可以向当地的商会或者行业协会了解供应商的情况,等了解后没有问题再进一步去进行沟通。
签采购合同时,合同上必须写清楚技术参数、验收标准。像设备的生产能力、能耗指标、保修期限这些都要明确写清楚,最好附上详细的技术图纸。付款方式建议分阶段,先预付 30%定金,一定要进行验收,合格再付 60%,留下10% 当质保金,避免出现问题后找不到供应商。
国内准入条件确认
进口二手机械时,要提前向商务部申请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,报关时可能会需要。还有装运前检验检疫,也就是旧机电预检,必须找有资质的机构来做,确定预检报告能够使用。
设备还得符合国内的环保、安全标准。提前确认好噪音是否超标,排放有没有达到国家环保要求,电气设备的电压频率能否适配国内电网。不然设备到港通不过检验,滞港费就得花不少钱。
进口报关全流程详解
运输与到港准备
国际运输方式该怎么选呢?海运适合大型设备,运费低,就是时间长点;空运速度快,适合精密仪器,就是成本高;陆运主要用于周边国家的贸易。
装箱的时候得固定好设备,别让运输中碰撞损坏了。怕潮的设备要做好防潮,精密部件最好单独包装。装运前拍好照片存着,万一货损了能当证据。
到港前得把文件准备全,包括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原产地证、提单、预检报告、进口许可证等等,缺一样都可能耽误报关。
报关申报流程
报关需要的文件一样都不能少。原产地证能帮着享受关税优惠,发票和装箱单得和实际货物一致。这里得特别提提 HS 编码,归错了类,不光影响税费计算,还可能被罚款。比如同样是机床,加工中心和普通车床的 HS 编码就不一样,得根据设备的功能、结构来准确归类。
申报价值要如实填,海关会根据市场行情审价。要是觉得海关审价太高,可以提供采购合同、付款凭证这些资料申诉。
检验检疫环节
商检部门会会在设备到港后做到货检验。要是查出设备有严重损坏或者参数不符合申报要求,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。
如果是轻微问题还可以整改不影响进口;但要严重不合格那就得退运了。所以供应商发货前,最好让人去现场验收下。
有些设备可能需要做卫生检疫和除害处理,要进行消毒,防止病虫害传入。
税费计算与缴纳
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是不能够避免的。关税税率会根据设备类型和原产地不同而不同,可以根据计算方式进行计算:关税就是完税价格乘以关税税率,增值税是(完税价格 + 关税)乘以增值税税率。
有些设备可能会被收反倾销税,可以去了解进口的设备是否应用于国家鼓励项目,如果是可能享受免税政策,但得提供相关证明文件。
通关后手续
海关放行后,就可以安排提货了。提货时要仔细确认设备数量和状况,没问题后方可签字。
设备到手后也不要着急将材料扔掉,相关证明材料至少要保留3年以上,海关后续可能还会核查进口记录。
成本优化与风险控制策略
想合理降低进口成本,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,如果设备不着急使用且数量比较多可以选择海运;海关会对进口产品进行估价,申报价值时可以提供真实的交易凭证,避免因海关高估价格而产生不必要费用;也可以利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减少关税,不过这方面要求就比较多了,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。
根据设备价值和运输方式选合适的运输保险险种。以防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,出现问题要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保存好相关证据。
合同里必须明确质量标准和违约责任。真的出现问题了,先和供应商协商解决,协商不成再去仲裁,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。
海关 AEO 认证通过后能享受通关便利,比如优先查验、降低查验率,这些都能减少进口时间,提高进口效率。
给新手进口商的建议
如果有靠谱的供应商可以经常联系,了解他们的最新设备信息。海关法规会经常更新,所以要及时去了解相关的政策,避免因为不了解政策而产生报关问题。
从第一次进口到专业化运营,刚开始可以进行小批量进口,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规模。碰到问题也别慌,多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,慢慢就熟练了。进口二手机械虽然流程复杂,但只要每个环节都做好,新手也能搞定。